新聞詳情
江蘇省交通運輸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瀏覽數:159次
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既是推動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的重要手段,又是提升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基礎支柱,也是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戰略支撐。為加快建設具有江蘇特色的交通運輸新型基礎設施,特制訂本行動方案。 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率先建成交通強省的戰略部署,堅持創新引領,著力構建網絡基礎穩固、設施智能融合、集群創新活躍、平臺協同高效、應用智慧豐富的新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體系,推動交通運輸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全面支撐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 二、 基本原則 遵循“統籌并進、新老一體,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安全可控、遠近結合”的基本原則,確保交通運輸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健康有序推進。 ——統籌并進,新老一體。從頂層設計上統籌新型與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的融合發展,發揮新型基礎設施提質增效作用,鞏固傳統基礎設施強基固本作用。積極運用新型技術手段提升存量設施的網聯化、智能化屬性,促進交通新型基礎設施與傳統基礎設施增量的集約建設和資源共享,增強發展動能。 ——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有效發揮政府統籌引導、政策保障作用,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充分發揮社會投資主體作用,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緊密協作,鼓勵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探索,加強政企間應用功能對接,推動形成多元化參與的政企協同機制。 ——安全可控,遠近結合。從管理和技術兩方面著手完善標準規范,全面提升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安全水平。穩妥推進,準確把握建設時序和建設重點,近期加快成熟技術在交通基礎設施重點領域的深化應用,遠期跟蹤新技術發展,適度超前布局。 三、 發展目標 立足綜合立體交通網、運輸服務、行業治理、產業發展,形成信息基礎設施布局完備、融合基礎設施廣泛賦能、創新基礎設施驅動發展的良好格局。到2022年,全省交通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和創新能級全國領先。以5G、物聯網、交通專網、數據中心為代表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初具規模,政務服務實現一網通辦,跨網協辦;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廣泛應用,完成一批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和智慧綜合客運樞紐等智慧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運輸新型與傳統基礎設施建設融合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圍繞出行鏈打造數字化出行助手,建設多式聯運信息服務平臺,“物暢其流、人享其行”的智慧運輸服務目標初步實現;著力培育建設或升級一批國家和部級重點科研平臺,構建特色明顯、優勢突出的科研創新平臺集群;圍繞自動駕駛發展和智能終端形成若干有影響力的產業,交通運輸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提升。 到2025年,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實現網絡化運營,全要素感知、全過程管理、全方位服務能力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繼續走在全國前列。運行高效、便捷順暢、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交通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成為加快建設交通強省、率先實現交通運輸基本現代化的有力支撐。 四、 主要任務 圍繞信息基礎設施、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智慧運輸服務、行業創新基礎設施四大領域,著力聚焦“新網絡、新設施、新集群、新平臺、新應用”五新方向,建成具備網絡基礎穩固、設施智能融合、集群創新活躍、平臺協同高效、應用智慧豐富等特征的新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體系。 ——打造先進可靠的交通信息“新網絡”。交通基礎設施與公共信息基礎設施協同建設,5G在公路、水路交通沿線及樞紐節點等實現連續覆蓋,交通行業專網形成標準統一、運維一體、互聯互通和穩定可靠的一張網絡,SD-WAN等網絡成為行業專網有效備份;覆蓋用戶、網絡、數據、應用的多級防御、高效聯動的網絡安全服務能力初步形成;完成信息化基礎資源的整合,有效支撐新形勢下業務應用協同和數據資源共享。 ——建設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新設施”。基礎設施數字化發展取得突破,完成滬寧高速公路、S342無錫段、五峰山未來高速等智慧公路試點工程,建成京杭運河兩淮段、揚州段、蘇州段智慧航道示范工程,建設南京港、鎮江港等智慧港口及太倉港無人碼頭,建成多式聯運信息服務平臺,“互聯網+”高效物流發展水平大幅提升。 ——形成協同創新的科技研發“新集群”。構建以智能交通技術和設備為引領,綜合大數據處理、自動駕駛技術應用、水下隧道智能設計建造與養護等為支撐的科研創新平臺集群,總體水平達到全國領先。 ——建成一體高效的政務服務“新平臺”。構建事項全口徑、內容全方位、服務全渠道、用戶全參與、資源全共享、過程全監控的全省一體化在線交通運輸政務服務平臺,實現政務服務流程優化、全過程留痕、全流程監管,政務服務資源有效匯聚、充分共享,提升交通運輸行業監管能力和服務效能。 ——促進賦能交通的新興技術“新應用”。智能公交、智能軌道交通、智慧物流領域以及地鐵、機場、車站樞紐等多個場景實現“5G+”,群眾出行體驗明顯改善;區塊鏈與交通行業監管、公共交通、智慧物流、自動駕駛等深度融合;北斗、高分遙感系統為綜合交通規劃、決策、服務提供基礎支撐,在智慧高速、內河航運中應用北斗高精度導航與位置服務;自動駕駛技術在封閉園區貨物運輸、城市道路客運、智能泊車等場景應用不斷深化。 五、 專項行動 針對目前全省交通運輸發展中亟需突破和加強的工作,著力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等7大專項行動、加快政務系統整合等27項具體任務和近期實施的97個重點項目,總投資規模約33億元,實施主體包括省廳和各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有關交通運輸企業以及科研院所等。 行動方案1: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行動。 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夯實交通運輸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基礎,提升信息傳輸、存儲、計算、網絡安全等方面的綜合效能,提高交通運輸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保障能力和水平。 1﹒完善交通專網。推動現有交通行業專網和多張業務網整合成一張結構合理、標準統一、互聯互通、安全可靠的交通行業專網;升級改造省、市兩級行業專網,根據業務傳輸需求將承載省市間業務的骨干網擴展提升至800G(80*10G)傳輸能力;加強信息基礎設施與交通運輸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實現交通專網與公網的互補融合發展,完善高速公路SD-WAN通信傳輸網,推進車聯網、衛星通信信息網絡等部署應用,助力5G在交通沿線和樞紐節點的建設,加快推進新建高速公路、鐵路等交通干線5G網絡建設,提供廣覆蓋、高可靠、低時延、大帶寬的網絡通信服務,實現跨地域數據廣域網高速連接。 2﹒建設行業數據中心。推動機房、網絡和指揮中心等信息化基礎資源的整合,依托省政務云部署架構行業數據中心,提供統一共享的基礎設施云服務;集約化建設應用基礎平臺、技術支撐平臺和數據支撐平臺,為全省交通運輸行業提供統一的平臺支撐服務,實現高精度交通地理信息、交通工程要素信息、物理設施的三維數字化呈現,提高全省交通運輸信息化公共支撐和協同應用能力。 3﹒加快政務系統整合。圍繞聚合應用,著力打造互聯網+政務服務、互聯網+監管、業務支撐與決策、內部事務管理四大類應用,通過整合完善與新建,提高數據整合歸集、共享交換、分析挖掘和深度應用能力,實現用戶體系統一化、系統功能集成化、業務流程協同化、基礎支撐平臺化和數據資源共享化;完善全省交通運輸數據資源目錄,打造完整規范的綜合交通運輸行業信息資源“總賬本”,為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網絡互通、數據共享、應用協同提供有力支撐。 4﹒建設移動應用平臺。圍繞綜合執法、行政審批、管理與服務、市場監督、移動辦公、指揮調度、統計分析和信息查詢等業務板塊,搭建行業移動應用一站式服務平臺和一體化管理平臺,實現行業移動應用的統一管理與服務;不斷拓展和提升移動應用平臺系統功能,實現行業移動用戶入口統一化、應用管理集中化、運維服務規模化、技術標準規范化、服務質量標準化。 5﹒加強網絡安全。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加強網絡信任、容災備份、監控審計、監測與防護、應急指揮、竊密泄密感知等體系的規劃與建設,提高交通運輸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的網絡安全防護能力,推動部署靈活、功能自適、云網端協同的新型基礎設施內生安全體系建設;推進智能網聯與車路協同中的安全可靠密碼研究與國產化應用,加強對交通數據全生命周期的管控。 行動方案2: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行動。 推動一批智慧基礎設施試點工程,對“十四五”期間新建的交通基礎設施,原則上要體現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同步配建智能化設施,對既有基礎設施要智能化升級改造,積極借助信息新技術的應用,逐步提升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造、養護、運行管理等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水平。 6﹒加快智慧公路建設。圍繞全息感知、車路協同、主動防堵、安全運輸、便捷服務等目標,建成S342無錫段、G312鎮江段、S126南京段、G524常熟段、滬寧高速、五峰山高速、蘇錫常南部通道、常泰過江通道等一批智慧公路建設示范項目,為構建長三角一體化智慧走廊提供支持;推動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運行一體的綜合性管理服務平臺建設;總結拓展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試點成果應用,建設車路協同應用示范區,豐富自動駕駛開放測試道路場景,積極推進風險等級齊備、測試場景完善的開放道路測試環境建設,探索開放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等不同類型和風險等級的道路測試場景。 7﹒加快智慧航道建設。建設航道水文氣象、船舶動態、貨物狀態、交通流量等感知基礎設施,完善電子航道圖,形成電子航道圖應用服務系統等,支撐復雜環境下船舶智能輔助航行;推進京杭運河智能航運試點示范工程,構建航道全方位交通感知網絡,實現對航道、航標、橋梁、船舶等要素的數字化采集。推動智慧船閘建設,建成劉老澗三線船閘、諫壁船閘、魏村船閘等智慧船閘,實現船閘設施智能快速診斷、故障預警、自動化控制、聯合調度。 8﹒加快智慧港口建設。引導新一代自動化碼頭、堆場建設改造,推動港口建設養護運行全過程、全周期數字化,建設基于5G、北斗、物聯網等技術的信息基礎設施,推動港區內部集卡自動駕駛運營;加快推進南京港、鎮江港、蘇州港、太倉港四期場堆自動化碼頭等智慧港口試點工程,在港口建設、生產運營和管理等方面提升港口碼頭智能化技術和系統集成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港口服務和管理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廣港口無紙化作業,加快實現主要業務單證電子化。 9﹒加快智慧樞紐建設。推進客運站智能化升級、電子客票推廣應用,引導在傳統客運車站部署人臉識別自助購取票、驗票檢票、上車引導等智能設備;選取南京祿口機場、蘇州站等有典型代表性的綜合樞紐,運用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強化智慧停車、客流監測、室內定位與導航系統等建設,推進樞紐內的組織銜接、信息互通等;加強交通運輸各方式各環節互通共享和協同應用,推進智慧交通基礎設施的立體化網絡化管理。 10﹒加快綠色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在重點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超快充、大功率電動汽車充電設施,鼓勵高速公路服務區、港口碼頭和樞紐場站推進智能照明、供能和節能改造技術應用;繼續實施長江干線、京杭運河等水域船舶綠色能源替代應用,鼓勵港口企業在新增和更換拖輪、工程船、工作船時優先使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加快船舶液化天然氣加注站的規劃和建設,支持保障船舶、公務船舶優先采用液化天然氣動力;實施岸基供電設施改造提升、船用岸電設施建設、船岸連接標準建設、岸電使用監管系統建設等項目,提升船用岸電使用率。 行動方案3:智慧運輸服務專項行動。 加強各類運輸服務信息的融合應用,圍繞出行鏈梳理打造數字化服務助手,根據運輸需求靈活定制提供全程化一體化信息服務,建立和完善全省公眾出行和貨物運輸信息服務體系。 11﹒打造便捷智能出行服務。加強各類出行服務信息的融合應用,利用客運聯網售票數據、城市公交調度系統數據、手機信令等數據,分析、挖掘全省客運運行發展規律,為群眾出行路線安排、城市公交線網優化、運輸企業運力有序投放等提供支撐;聯合省文旅廳,利用全省客運聯網售票系統、交通一卡通移動支付平臺等數據,在“運游結合”領域進行開拓,促進江蘇“交通+旅游”融合發展;推動“互聯網+”便捷交通發展,鼓勵和規范定制公交、智能停車、小客車分時租賃等城市出行服務新業態發展;拓展ETC場景應用,試點開展ETC在停車場、加油站、服務區等領域的拓展應用,提升公眾出行服務水平。 12﹒發展旅客聯程運輸。強化旅客聯程運輸公共信息服務,鼓勵運輸企業以及各類信息服務主體利用電子顯示屏、手機短信、手機APP、微信等手段,向旅客及時公布旅客聯程運輸班次運行信息、換乘時間預估、延誤預警等信息,提高服務信息發布的時效性、精準度和綜合性;有序推進各類第三方出行服務平臺整合不同運輸方式信息資源,為旅客提供客票信息查詢、跨方式出行規劃、聯程客票代購等“一站式”出行服務,以客運站、高鐵站、機場等樞紐場景為重點,整合公路聯網售票、定制客運線路、鐵路時刻及票務、民航時刻及票務等信息,從“縮短行程時間”“降低出行成本”兩方面出發,為旅客提供最合理的聯程運輸方式,實現出行即服務。 13﹒完善智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貨物多式聯運信息化建設,提供跨方式、跨區域的全程物流信息服務;全面推進港口EDI建設,協作建設電子口岸“單一窗口”,實現交通、海關、口岸等相關部門的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和執法互助,多部門合力推進實現貨運“一單制”服務;鼓勵“互聯網+”高效物流發展,支持基于大數據的第三方物流信息平臺創新發展,實現供需信息精準匹配、線上線下高效協同;培育網絡貨運平臺做大做強,完善省級網絡貨運監測平臺,貫通物流、信息流、證據流、資金流和票據流,實現對網絡貨運經營者、實際承運車輛、從業人員的信息采集和有效監管。 行動方案4:交通大數據應用專項行動。 以數據資源賦能交通發展為切入點,實施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發展專項行動,推動大數據與綜合交通運輸深度融合,有效構建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體系。 14﹒加強信用大數據應用。推動實現交通運輸行政檢查、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等執法活動全過程數字化,加強跨部門、跨行業、跨層級信用信息的歸集和共享,加快構建以監管、執法、信用大數據為基礎的綜合交通運輸新型監管機制,推動執法、信用等大數據在行政審批、行政檢查、招投標等業務中深度應用,為實現綜合監管、智慧監管提供支撐;強化從業業戶、人員信用信息監管,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用戶畫像,建立健全信用評價體系和信用獎懲機制,開展信用考核及分析應用。 15﹒提升安全監管處置能力。建立基于大數據的分析決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建設行業監管平臺,推進北斗高精度定位、電子車牌等技術在客運車輛監管中的綜合應用,推進電子運單技術在危險貨物運輸監管中的應用,推廣客運售票實名制應用,采用人臉識別、證件匹配技術檢票,加強運輸主體事中事后監管,提高行業治理能力;推動基于大數據的綜合交通運輸安全生產全流程監管,開展基于GIS+BIM的港口常壓儲罐全生命周期安全監測應用研究,加強橋梁全生命周期健康性能和港航基礎設施運行監測等,強化主動安全防控數據深層次挖掘應用以及實時監控數據的自動化智能處理,實現重點營運車輛、重點船舶及水域、重點建設工程、客運碼頭、危險貨物港口裝卸存儲設施等重點領域安全生產風險的監測預警,加強“兩客一危”等營運車輛的監測與治理,強化重大風險的防范化解和應急處置。 16﹒強化大數據在污染防治中的應用。建立基于大數據的交通行業污染排放監管決策體系,進一步完善車船運輸、港口生產、施工作業的污染排放數據采集、動態監測、科學預測工作;依托船舶排放智能接收設施、尾氣遙測技術等,推進建立排放行為全過程記錄、水污染排放可預警可溯源、大氣污染排放可抓拍的全方位船舶排放監控預防體系;推廣應用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聯合監管電子聯單系統,實現對船舶污染物的全過程監管;推進北斗高精度定位、岸電智能監控技術在靠港船舶使用岸電監管中的應用,推進港口粉塵監測和智能管控技術應用;強化大數據技術與車輛排放控制技術的融合應用,為行業加強車輛排放控制提供支撐。 17﹒加強路網運營調度。整合路網(含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農村公路)交通運行監測,利用高速公路視頻、龍門架ETC、道路氣象監測等數據,強化路網擁堵預警、事件成因分析、應急協同管控等綜合分析和應用,加強駕駛行為等異常管理,以及交通控制分流、應急資源和力量調度最優路徑分析,有力支撐路網綜合調度指揮,提升高速公路疏堵保暢效率;利用城市公交調度系統等數據開展交通流分析、交通供給需求匹配分析、交通擁堵特征分析、交通需求機理分析和智慧交通指標分析,為城市公交專用道線網優化、服務質量評價提供支撐。 18﹒打造“大數據+”云控平臺。打造全省統一的公路網運行監測與服務云平臺,建設載運工具、基礎設施、通行環境互聯的“云、管、邊、端”互聯的感知網絡,拓寬網絡運營管理采集渠道,實現全路網、全天候、全要素業務層面的融合共享;提升路網調度和協同管理能力,融合道路基礎設施、道路運行信息、交通事件信息、天氣等多源數據,開展路網運行態勢研判,探索車道級主動管控以及區域管控技術,實現協作統一的智能管控;打造全省統一的路網信息服務平臺,通過地圖、文字、全景視頻等方式提供便捷的出行信息服務。 行動方案5:新技術應用專項行動。 加強5G、北斗、高分遙感、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與交通運輸行業深度融合,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交通行業的深度融合為抓手,提升交通運輸管理效率和發展質量,引領行業轉型升級。 19﹒5G技術應用。加快5G與交通運輸的融合發展,促進5G+AI、5G+VR、5G+云計算、5G+北斗定位等全面應用;布局5G在智慧交通基礎設施中的應用,探索推進5G在滬寧智慧高速、五峰山未來高速、S342智慧公路、太倉港、諫壁智慧船閘等智慧交通基礎設施中的試點應用,提升重點區域行業監管水平和公眾出行體驗;推動5G在養護巡查、交通執法等行業監管領域應用,利用5G大帶寬傳輸特性,可靠、穩定、快速回傳海量公路巡檢及橋梁監測數據以及視頻等,實現高效病害識別和分類處理,利用5G網聯無人機進行巡檢取證、事故情況查看等,在重大交通建設項目質量安全管理中利用5G實現視頻監控快速組網。 20﹒北斗技術應用。推動北斗衛星互聯網技術創新、生態構建、運營服務、應用開發等,依托已建成的北斗地基增強系統,提升交通運輸行業北斗系統高精度服務能力,推動北斗系統在運輸過程監管及服務、路網運行監測、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及安全健康監測、安全應急搜救等領域應用;推動北斗+智慧高速建設,接入高速公路周邊增強基準站,提高車路協同信息服務能力,為輔助駕駛等高精度應用提供支持,研究北斗自由流收費技術;結合智慧航道建設,引導應用北斗系統在京杭運河為船民提供導航服務。 21﹒高分遙感技術應用。充分利用高分遙感廣域覆蓋、圖像更新較快等技術特點,開展在交通規劃、建設監測、行業執法等領域的應用和推廣;監測基礎設施的規劃落實情況,核查工程項目的建設進度,為編制建設計劃和預算提供依據;結合雷達干涉測量技術,排查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的沉降、形變等安全隱患,提升養護管理水平;識別沿江沿海港口的違建設施,為岸線管理及行業執法提供決策依據;發生重大災害后及時觀測交通設施損毀情況,為應急救援及災后重建提供決策參考;組織開展高分遙感技術與交通運行大數據、地理信息融合應用的研究,服務大范圍交通整體運行監測。 22﹒區塊鏈應用。推動區塊鏈+行業監管,基于區塊鏈共享特性,構建駕駛人員、車輛信任機制,實現車輛身份識別認證和網約車監管,安全問題得到保障;推動區塊鏈+公共交通,借助區塊鏈密碼學技術,保證公交車輛GPS數據、乘客刷卡數據、路網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推動區塊鏈+智慧停車,將車位作為區塊鏈中節點,實現資源共享,避免浪費,未來服務延伸將實現遠程車位信息查詢、遠程車位預定等;推動區塊鏈+智慧物流,詳細記錄交易信息,實現安全的信息交互與共享,降低運行成本,提升物流效率;推動區塊鏈+自動駕駛,充分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特性解決自動駕駛安全和身份問題,提高系統私密性、安全性。 23﹒人工智能和交通運輸融合應用。持續推動自動駕駛、智慧工地等研發應用,鼓勵具備多維感知、高精度定位、智能網聯功能的終端設備應用,提升載運工具遠程監測、故障診斷、風險預警、優化控制等功能;結合智慧工地建設,開展3D機械控制推土機、平地機和無人駕駛壓路機、就地熱再生機群智能化協同施工技術等應用研究,聚焦公路建設養護技術、材料和裝備一體化,自主研發熱風微波復合就地熱再生機組、步履式應急搶險救援裝備等養護設備。 行動方案6:交通運輸創新平臺建設專項行動。 充分發揮我省科技資源豐富和產業發展基礎良好的優勢,突出特色和行業需求,加快建設和完善創新技術平臺布局,提升行業創新能力。 24﹒持續推進創新平臺建設。打造梯次布局、高效協作的產業創新平臺體系,圍繞長大橋梁健康檢測與診斷、智能交通技術和設備、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處理及應用、水下隧道智能設計建造與養護技術與裝備、自動駕駛技術等國家和部省級科技平臺,加強前瞻性戰略布局研究,推進智慧基礎設施建管養運等技術研發,試點開展交通基礎設施長期性能觀測與運行狀態監測,支撐一流設施建設與維護。 25﹒布局新一輪科技基礎設施。爭取部省支持,在公路物聯網裝備與人工智能大數據平臺方面,建設涵蓋公路建設、狀態監測和智慧運營的全生命周期人工智能大數據實驗室,進一步推動公路基礎設施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在智慧無人工地建養裝備方面,研究交通裝備無人作業技術、無人駕駛裝備智能化施工規劃與控制、多機種多機群無人自主作業與智能指揮協調等技術;在綠色智慧水運工程方面,研究綠色智慧航運、水運工程現代模擬仿真技術、船聯網與智能船閘技術、水運工程結構安全監測與健康診斷技術;支持新型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多種形式創新機構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鼓勵社會投資科技基礎設施,推進一批科技平臺納入部省創新基地建設。 行動方案7:智能交通產業發展專項行動。 26﹒推動智能交通產業發展。充分發揮我省科教大省和研發平臺優勢,整合各類創新資源,圍繞融合感知、車路交互、智能裝備等關鍵技術,研發基于C-V2X技術的高速場景L2級輔助駕駛智能裝備、L4級別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自動駕駛車輛編隊解決方案,突破車路協同控制等關鍵技術;開展車路協同相關智能終端創新技術研究和產品研發,大力引導和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加大技術、市場、人才等各個領域的資源集聚,重點打造一批在智能路側感知單元、機器視覺系統等方面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名品牌。 27﹒籌備第29屆智能交通世界大會。會同蘇州市通過創新大賽、示范建設、產業引進等方式,探索建立具有影響力和實效性的技術交流平臺,重點推動智能駕駛、智能裝備等產業集群發展;引導在封閉園區、港口、機場、物流場站等環境相對可控區域,開展自動駕駛車輛載物運輸示范,推進安全輔助駕駛技術在城市公交、道路客運中應用,在蘇州高鐵新城、常州天寧區,進行3條自動駕駛公交線示范運營;創新打造自動駕駛新業態,引導開展自動駕駛擺渡接駁、智能泊車等試運行及商業服務,推進蘇州城區基于車路協同的智慧停車建設應用,支持開展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的自動駕駛出行模式開發及應用。 六、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推動建立聯席會商機制,將智能交通納入全省交通運輸發展協調機制中,統籌協調與部、省等方面的工作,對成熟度高的項目,推動將其列入計劃目錄予以推進;加強與各市的工作對接,在其優勢領域,如蘇州常州自動駕駛、南京智慧公路、宿遷連云港智慧航道,重點推動相關配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融合基礎設施的建設布局,研究出臺特色支持舉措。 (二)完善標準規范。將5G應用、車路協同、智慧交通基礎設施等列入全省交通運輸科技創新的重點研發方向,通過科技攻關和試點示范工程實踐,提出智慧公路、智慧航道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指南;依托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試點工程及應用示范基地,研發車路協同通信技術、車載終端、路側終端等,率先探索自動駕駛上路通行規則,研究提出車路協同技術標準規范體系,涵蓋車路協同場景定義、通信、網絡安全、云控平臺技術要求等,并同步開展車路協同關鍵技術檢測認證體系設計。 (三)加強政策支持。制定相關支持政策,多元化拓寬融資渠道,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推動建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優惠利率信貸專項,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加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推動公共數據向社會主體深度有序開放,在物流運輸、出行服務、電子政務等重點領域,政府主動開放場景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應用,通過場景開放,企業不斷將核心技術與場景深度結合,培育催生政企數據融合與創新應用;培養一大批服務交通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科技人才,對接國家、部省高層次人才計劃、激勵政策,積極向交通行業內引入科技領軍人才,并依托智能交通、大數據等交通運輸行業重點創新平臺,構建完善的專業人才梯隊。 (四)試點示范先行。落實一批交通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試點示范項目,選取一批典型的公鐵水航以及城市交通工程,借助通信運營商等外部智力支持,進行交通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試點示范項目的落地建設,通過試點示范總結場景、挖掘亮點,為進一步推廣建設提供經驗和支撐;研究5G、區塊鏈在智能網聯、養護巡查、行業監管中的應用技術,開展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機場、港區無人集卡等技術研究與示范應用,并根據需要和技術成熟度統籌優先時序,客觀判斷新一代信息技術,如5G、大數據等在不同交通場景能夠發揮的切實作用和合理的技術路線,充分考慮技術的發展和迭代,適度把握節奏和時機,統籌有序規劃實施,謹防技術更迭造成的浪費。 (五)強化協同合作。加大政企合作,充分發揮企業的優勢與作用,加強與公安、通信、氣象、汽車、電力等部門統籌協調;推動建立長期可持續商業模式,面向5G應用,利用5G基站租金類收入,開展5G新技術應用探索;面向大數據應用,通過提升用戶的消費體驗,創造出更多更好滿足大眾需求的消費業態;面向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應用,探索通信設施建設運營方和智能道路建設方通過車輛對于自動駕駛專用車道、專用區域道路的使用付費獲得收入,出行服務提供商以及出行車輛提供商開發適合本地出行的自動駕駛產品、服務以及車輛,后期通過消費者購買、租用等獲得收入。 |